找到相关内容334篇,用时7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宇宙万有之本体---生命实相之辨正

    ,又一个能知能看的我,便以此能知能看的心作为真心,此是误认识神。若执着此境界,住此境界贪着不舍,而希求感应或殊胜境界,必招鬼神入侵,久之即成精神分裂症患者,不可救治。  《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》卷十...,禅悟所觅得之本心、离见闻觉知,无无观。禅非觉观境界,禅之开悟乃无所得;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则定相可得,不离欲界定。本心则离一切相,离于定乱。故《金刚经》云: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」故《深密解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5539491.html
  • 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新注(一)

    无诸执著是为彼岸,不取不舍是为彼岸,不增不减是为彼岸,悲智等运、真俗圆融、福慧双修、自觉他是为彼岸。《金光明最胜王经》卷四说波罗蜜十七义,如云:“善男子!何者是波罗蜜义?所谓修习胜利,是波罗蜜义;...相共相而无执著,化导利他,安立种种法门,凡所说法,无不如理如量,是为“法自在”;此由勤修般若度中的所观境圆满所得。  “菩萨”者:梵语菩提萨埵,简称菩萨,汉译觉有情,意谓自觉他的人。此二义:1、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1339739.html
  • 戒从心生

    [3] 参阅《大正》1,720c-10f.   物主!(3c)不善念何处灭无余?何处败坏无余?若多闻圣弟子离欲、离恶不善之法,观, 离生喜乐,得初禅成就游;此不善念灭无余,败坏无余。  物主!...盖,镇伏杂想、杂念,使不善念、漏善念不动。  多闻圣弟子修习四念处为首,由“法念处”操作“七支”,[5] 可以消灭诸不善戒、不善念,消除漏、取的善戒、善念,充实无漏、不取的身、口、意三妙  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2140266.html
  • 《起信论料简》驳议(二)

    相用?谓即心物之现象作用。即此真如体,其空不空二义。空者以真如为一切诸法大总相法门体,而不可名言诠表计度想象故。所云不空者,以此真如具有相用诸功德,能生一切诸法故。而生灭门中,又不觉二义。觉者谓诸无漏功德,是名本,由此则能趋向涅盘,广济众生,实证真如。所云不觉者,谓即无明染心,由此而生三细六粗,造诸恶业,受诸苦果,流转诸趣不得出离。又此二种惜?掘q,其同相,以皆同以真如为体,如瓦与瓶,同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5440545.html
  • 船山诗学“现量说”新探

    视为“现量”把“明了意识”或“同时意识”与前五识“和合了”、“如实明了”者亦视为“现量”。这两种“现量”一不缘外物,一要依外物,可分别视为唯心论与唯物论的两种直觉,但这两种直觉一个共同点,即不...,彻于六合,周于百世。所存在此,则犹旷yǎo@⑤之虚,空洞之籁,无所碍而风声达矣。”(注:《四书训义》卷三)“风雷无形而象,心无象而,故一举念而千里之境事现于俄顷,速于风雷矣。”(注:《张子正...

    陶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5840707.html
  • 从《百论》中佛教对“外道”的批驳看中观派的理论特色

      《百论》破斥外道“是神相”的理论,实际上是把“”作为推论“神”存在的代表性的概念。“”的地位...。此处再看一段在这方面的更深入的破斥:   “内曰:若尔,非神相(修妒路)。是无常,汝说神常,神应与觉异。若神觉不异者,无常故,神亦无常。复次,若觉是神相,无是所。所以者何?觉行...

    姚卫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2340742.html
  • 儒、佛以心性论为中心的互动互补

    ,仁者是有德行者。水动(流)山静,德行的人沉静。这些思想对于熟稔儒家典籍的中国佛教学者显然发生了作用。   关于性觉。“”,梵语、巴利语音译为菩提,旧译为道,后译为,是...本来觉悟、众生本清净的觉体(本)的。沈约在《佛不异众生知义》中说:“佛者觉也,觉者知也。……凡夫得正路之知,与佛之知不异也。……此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3740761.html
  • 敦煌变文集(五)

    想慈尊而意切,总发难遭之解,感伸敬礼之犹。驻(玛)瑙杯中琥珀倾,象牙盘里真珠撒,栴檀霭霭,龙麝勋勋(薰薰),情田早启于虔祈,雅旨倍生于翘仰。更诸天人众,向大以归心,八部龙神,望金仙而启首。龙王龙兽,...罗王,调铃铃雅乐。箫笛弦管,螺钹铂铜,齐声而●演宫商,合韵而皆吟法曲。更六和上士,坐竹径而遥视如□(来),□□□蹑莓苔之仰瞻大。万千英彦,无数绮罗,心贞志而跃跃兴兴,体逶迤而遥遥拽拽。满筵大众,合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3640942.html
  • 论佛教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

    ldquo;”或“无”来区分。《俱舍论》二十二卷说:   “谛二种:一世俗谛,二胜义谛。如是二谛,其相云何?   颂曰:彼觉破便无,慧析余亦尔,如...标准是主观的"",即依破坏或分析后""还是"无"来区分胜义谛与世俗谛。按此分类,瓶、衣等世间物体或水、火等自然现象,是世俗谛();色...

    林国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641379.html
  • 《唯心诀》解读

    阿僧祗劫的有为修造,渐次转识成智,乃是转迷为,顿显一心本来具足的种种功德,顿证本来是佛,而亦超越佛与众生、本与新成,所谓“无一法本,无一法始成。”   证悟此一心,虽然当下成佛,超出世间,亦不离世...立照而存所知”。守着一个能见能照的直觉心,这至多是意识的现量,非真心。   15、“或认是真佛之形”。将觉知之性误认为佛性,不知此乃意识的功能,依缘而起,并非真常。《维摩经·不思议品》谓“法不可...

    程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2741465.html